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8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臺灣蘋果日報  2007/08/08  論壇
                                                                               
媒體的「公信力」快倒光了
呂一銘(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公信力」是媒體的生命,更是新聞的核心價值。然而不幸地才不過幾年當中,現幾已不堪聞問,反使媒體變成社會主要亂象之一。以前那種「報紙刊的」榮耀,今天竟成了「報紙亂寫」、「媒體黑白講」惹人厭的東西。
                                                                               
應查證以示負責
                                                                               
    據筆者兩年多來每月撰寫「報紙觀察報告」和「烏龍新聞紀實」的經驗,幾乎每天讀報都不敢相信何者為「正確」的報導?因為事後查證,幾乎平均每天有1至2則的報導,不是錯假虛構,便是扭曲偏頗,無怪國際艾德曼公關公司(Edelman)去年便指出,台灣大眾傳媒獲公眾信任度只有1%,何以致之?媒體中人實應檢討反省,否則再多的「新聞自由」,反變成助紂為虐,失去新聞媒體存在的意義矣。
                                                                               
    最近有兩位知名人物陳長文和杜正勝,前者是大律師,也是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後者是中研院院士、教育部長。兩人都不約而同地,分別對《中國時報》和《聯合報》提出抗議,杜部長甚至要控告《聯合報》誹謗、妨害名譽。陳大律師則是以投書方式表達遺憾,並在文中指陳,《中國時報》在6月15日以A2版整版,及「綠委爆料 李逸洋曾透露 紅十字會濫用補助款逾20年」的標題,在「查無此事」之情形下,仍用顯著版面作出傷害紅十字會名譽的偏誤報導,故興「筆是權杖,編採不能恣意」之慨。其實媒體中人皆知,報紙雖可「轉述」立委的報導,但仍須查證以示負責,何況一經刊登就得負社會責任。
                                                                               
    關於杜正勝部長個人雖有其爭議性的一面,但新聞編採是不能有喜惡或立場的,若是子虛烏有、杜撰情節,甚至故入人罪,都有違新聞專業和倫理道德規範的。像《聯合報》在8月4日A14版半版處理中,將杜「沒有說過的話」作頭題:「故宮弊案杜正勝:下屬亂來 不關我事」,及杜「沒有說過」的「屬下瞞著他將工程發包」,大作文章,在在戕害了媒體的「公信力」!儘管《聯合報》於次日刊登全一欄的小小「更正」,然傷害確已造成。正如陳大律師投書專文所說:「……媒體工作者必須體認手上那支能究貪防腐,也能毀人清譽於一旦的『權杖之筆』。……每一字句都須懷抱著戒慎與虔誠之心。」
                                                                               
    事實上,台灣各主要日晚報的錯假新聞不勝枚舉,今年上半年就高達250則以上(小錯者尚未計算在內),而電子媒體轉述報紙錯假報導者,更不在少數。《紐約時報》董事長小沙茲柏格(Arthur O.Sulzberger Jr.)曾於2005年12月8日來台訪問,就曾提到:「報導若出入太多,會失去影響力,也易促使社會分化。如此亦會耗掉其過去累積的社會信賴感和公信力,而失去影響力。」有如暮鼓晨鐘,值得媒體中人省思。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愛爾蘭新教政黨民主統一黨領袖佩斯利8日在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宣誓就任北愛新政府第一部長,這標誌北愛正式恢復分權自治政府。

佩斯利在就職儀式上向所有為北愛和平付出努力的人致意。他說:"今天,和平降臨北愛爾蘭,我們也終於開始走上一條通向永久和平的道路。"

新芬黨成員麥吉尼斯也同時宣誓就任北愛新政府第二部長。他表示新政府將告別痛苦的過去,為北愛人民帶來一個“更好的未來”。

一直在北愛和平進程中參與斡旋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和愛爾蘭總理埃亨也參加了儀式。布萊爾對民主統一黨和新芬黨致力於為北愛組建分享權力的聯合政府、實現和平所做的努力表示讚賞。他說,北愛和平的實現表明,唯有政治解決才是最終有效化解衝突的途徑。

埃亨稱北愛自治政府的恢復是“一個新紀元的歷史性開端”,它表明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他敦促北愛新政府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和責任,以“更新更好的方式構建未來”。

2002年10月,北愛地方議會新芬黨成員辦公室曝出“間諜案”,自治政府隨即停止運作,此後近5年中英國政府將北愛地方政府的自治權收回中央政府,和平進程就此擱淺。新教政黨民主統一黨與天主教政黨新芬黨領袖今年3月26日達成協定,決定從5月8日開始建立地方自治聯合政府,分享政權。

------------------------------------------------------------------------

北愛爾蘭新的自治政府于5月8日正式成立,民主統一黨的伊恩·佩斯利擔任政府首席部長,新芬黨的馬丁·麥吉尼斯則做佩斯利的副手。英國首相布萊爾和愛爾蘭總理伯蒂·埃亨出席了北愛新自治政府的成立儀式。

據美國媒體報道,北愛新自治政府中共有12個部長職位,根據各政黨在北愛地方議會中的席位數進行分配,佩斯利領導的民主統一黨共獲得5個部長席位,而新芬黨則得到4個部長席位,其餘的席位中,北愛爾蘭統一黨獲得2席,社會民主工黨也有1席。

北愛的政治及教派衝突持續歷史可達上百年,新教派政黨堅持認為北愛應該留在英國的治權下,而天主教派政黨則要求將北愛併入愛爾蘭。在英愛兩國政府的努力下,雙方于1998年達成《北愛和平協議》,並選出地方議會,組建自治政府。但由於多年的隔閡,地方自治政府多次停止運作,最後一次從2002年10月開始至今年。

3月26日,北愛兩大對立政黨,新教派的政黨民主統一黨和天主教派政黨新芬黨,在貝爾法斯特舉行歷史性會面,達成一份歷史性的權力共用協議,5月8日的新政府也是在這一協議的基礎上成立的。

-------------------------------------------------------------------

美國白宮和國務院發言人8日分別發表講話,祝賀北愛爾蘭恢復地方自治政府。

白宮發言人斯諾說,北愛爾蘭恢復地方自治政府是推進地區和平的一個積極步驟,美國對愛爾蘭總理埃亨和英國首相布萊爾為此所作的不懈努力表示讚賞。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說,北愛恢復分權自治政府意義重大。

2002年10月,北愛地方議會新芬黨成員辦公室曝出“間諜案”,自治政府隨即停止運作,此後近5年中英國政府將北愛地方政府的自治權收回中央政府。新教政黨民主統一黨與天主教政黨新芬黨領袖今年3月26日達成協定,決定從5月8日開始建立地方自治聯合政府,分享政權。新教政黨民主統一黨領袖佩斯利8日在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宣誓就任北愛新政府第一部長,這標誌北愛正式恢復分權自治政府

http://big5.china.com.cn/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eijing's attitude about quality of its goods reflects its Maoist legacy.

China's latest – and quite literal – game of "chicke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trading partners runs the very high risk of triggering a global trade war. In response to bans on genuinely contaminated or defective products from China, Beijing has retaliated harshly with its own far less justifiable bans on everything from French bottled water and Australian seafood to American pork and, yes, chicken.

That China has a very serious problem with the safety of its manufactured goods, foods, and drugs should not be in dispute. Thus far, the anecdotal evidence has given us toothpaste laced with diethylene glycol, toy trains coated with lead paint, defective tires that can kill you faster than a drunk on a Saturday night, catfish loaded to the gills with antibiotics, counterfeit Lipitor without any active ingredients and, perhaps most disgustingly within China, particularly "high fiber" pork buns that are 40 percent cardboard.

Anecdotes aside, the statistics on Chinese product quality – or the lack thereof – are even more damning. The central fact in this product safety debate is this: For whatever China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s rates of contamination and defects tend to run much higher than its market share of the particular product. For example, while China accounts for about 20 percent of seafood imports into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40 percent of all seafood rejected by U.S. regulators comes from China. In a similar vein, China has accounted for 100 percent of all toy recall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year and fully 60 percent of all consumer-product recalls.

It's no secret why Chinese products and foods are often of such poor quality. China has an extremely lax regulatory system, and its top regulators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corruption. Moreover, consumer advocates in China are far more likely to be bullied, beaten, and even killed rather than given a bully pulpit. Nor is there an effective "tort" system like in the United States or Europe that would allow either Chinese consumers or injured parties outside of China to be fairly compensated by its courts.

Thos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now being subjected to a flood of dangerous Chinese products have every right to regulate and restrict those products without fear of Chinese retaliation. China, however, does not seem to be getting this message. Instead, what we are seeing now is the most ugly side of China's two-faced political character.

The attractive face of China is that of Deng Xiaoping – China's great pragmatist who ushered in all of the market reforms in the early 1990s that today have turned China into an economic superpower. At his best, Deng was not just charming. He was accommodative and conciliatory in dealing with the West. If Deng Xiaoping were alive today and leading China, he would be the first to acknowledge what has become an epidemic of contaminated and defective goods, and he would be the first to come clean and propose a set of constructive solutions.

Instead, what we are seeing is the ugly face of China – that of the repressive and intransigent ideologue Mao Zedong. From the Maoist perspective, it has always been tit for tat and fighting fire with fire. From this rigid point of view, China is always right, never wrong. The sad fact is that the Chinese bureaucracy remains riddled with doctrinaire relics from its Maoist past. That's precisely why the world is now being confronted with two absurdities: 1) the repeated claims of Chinese bureaucratic propagandists that Chinese products are not only safe but as safe as thos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nd, 2) the banning of good Western products in retaliation for the banning of bad Chinese goods in the West.

If China continues down this Maoist road, the most likely scenario is an escalating wave of protectionist tariffs and nontariff barriers that nobody wants. Thus far, China has been able to avoid protectionist restrictions despite its flagrant currency manipulation, repeated violations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rules, rampant counterfeiting and piracy and the loss of more than 2 million American jobs to unfair Chinese trading practices. That's why it would be highly ironic for a series of relatively small disputes over things like contaminated catfish and toxic toothpaste to escalate into a global trade war.

http://www.ocregister.com/opinion/china-chinese-states-1807337-united-products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羅彥傑/特譯  liberty times

隨著泰國出現要民選威權總理下台的大規模示威,以及菲律賓因政變流言與長達一週的緊急狀態而陷入動盪不安之際,東南亞似乎都有強人主政的現象,其得來不易的民主也正遭受打擊。

東南亞各國的民主體質相當分歧,有的脆弱,有的無藥可救,這當中只有一個跌破眾人眼鏡的例外,那就是印尼。做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回教國家,印尼儘管還在擺脫三十年的獨裁統治遺毒,並致力於走出二○○四年南亞海嘯的陰霾與回教好戰份子的恐怖攻擊,但其對於法治、新聞自由與透明公開的努力成果,卻是有目共睹。

領袖濫權 操作民粹

總部設在香港的政經風險顧問公司的布洛德福說:「某些個案的問題在於脆弱的民主遭到濫用,身為民主體制中的某些領袖濫權,以致這些政體實際上並不民主或強大。」

雖然反對泰國總理塔克辛的勢力愈來愈強,但擅長民粹操作的他,還是有辦法動員十五萬支持者舉行造勢大會,硬是將充其量僅吸引約五萬人的反政府示威給比了下去。截至目前,這些抗議塔克辛貪污、濫權與破壞民主體制的民間示威活動,和過去軍方動輒干預與流血的情況相比還算平和,但由於在野黨矢言抵制四月二日舉行的國會改選,使得該國的民主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此外,因塔克辛一人而起的政爭,也凸顯泰國都市中產階級與農民之間的分歧,倘若危機持續下去,這種城鄉、階級對立的情況還可能進一步惡化。泰國六千四百萬人口中,有六成是農民,由於塔克辛推動金援農村經濟的民粹政策,使得他在鄉村地區頗受愛戴。

在菲律賓,愈來愈多人擔心,艾洛優總統的政敵所陰謀推動的政變,以及她對政敵展開的鎮壓行動,都可能會破壞該國的民主結構。她上周宣佈舉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對十六名嫌犯求處死刑。諷刺的是,她所遭遇的「人民力量」反撲,正與二十年前推翻強人馬可仕政權、開啟菲國民主之路的反對力量如出一轍。

台、韓民主政體穩定

整體而言,冷戰結束後,亞洲的民主政體表現亮麗,特別是台灣與南韓。泰菲原本也大有可為,但目前已岌岌可危。分析家指出,東南亞各國民主之路崎嶇的理由頗多,包括貪污、任用朋黨親信、買票以及派閥制度。若干東南亞領袖的師法對象並非西方民主典範,而是重視經濟甚於人權的中國與新加坡。

美國專注反恐而非強力促銷人權與清廉統治,恐怕也難辭其咎。亞洲基金會泰寮辦公室主任克雷恩說:「如果東南亞領袖做困獸之鬥,他們就會搬出『自己有缺點就不要說三道四』的俗諺…所以這對美國的立場毫無幫助。」(取材自美聯、法新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6/today-int3.htm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7.19 
                                                                                                                     
林峰正/北市(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律師)
                                       
    減刑首日,近萬名受刑人自監獄釋放,媒體大篇幅報導,彷彿整個台灣將在一夕間變成罪犯的惡魔島。這是真的嗎?
                                                          
    據報導,出獄的受刑人中在第一天就有將近十人被發現有再犯或其他不法舉止,其中尤以吸毒為最大宗。由此粗估,也僅有百分之一出獄的減刑受刑人似乎有再犯的事實,但媒體卻以極為可觀的篇幅報導此事,這樣的做法,對於其他選擇要重新做人的出獄受刑人是公平的嗎?又何曾見到媒體公平對待曾犯過錯的受刑人啊!

    在現今的政治場域裡,只見到藍綠政治人物各以自己有利的角度去互吐政治口水,最後還見到原本反對辦理減刑的一邊,卻在減刑條例最後表決前又將減刑條件由宣告刑一年以下放寬為一年六個月以下,也難怪原被質疑倡議減刑的行政當局,要公開指責反對陣營胡亂加碼,導致多放出被判為一年至一年六個月有期徒刑的罪犯,加重了治安上的負擔。     

    坦言之,此次減刑的適用對象本是宣告刑一年六月以下的短期受刑人,就算沒有此次的減刑,也不過再多幾個月就因刑滿或假釋的理由得以復歸社會,假設我們在心理上將這些犯錯的人視為毒蠍猛獸,再加上媒體偏頗歧視性的放大處理,我們又怎能期待要他們改過遷善。由媒體所主導的簡單善惡對立氣氛如果成真且繼續蔓延,實在難保出獄受刑人的再犯率能有效壓低,治安能有效改善!

出處:
http://ilook.tw/1plf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喬叟《特伯雷故事集》裏,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位武士犯了重罪,國王
把他交給王后處置。王后命他回答一個問題:什麼是女人最大的心願?
這位武士當場答不上來,王后給了他一個期限,到期再答不上來,就砍
他的腦袋。於是,這位武士走遍天涯去尋求答案。最後終於找到了,保
住了自己的頭;假如找不到,也就不成其為故事。據說這個答案經全體
貴婦討論,一致認為正確,就是:"女人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人愛她。"
[註:引用錯誤-女人要sovereignty: http://www.librarius.com/canttran/wftltrfs.htm]  
要是在今天,女權主義者可能會有不同看法,但在中世紀,這答案就可
以得滿分啦。                                                                             
                                                                               
我也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什麼是知識份子最害怕的事?而且我也有
答案,自以為經得起全球知識份子的質疑,那就是:"知識份子最怕活
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謂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頭認罪,承認地
球不轉的年代,也是拉瓦錫上斷頭臺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殺的年代
,也是老舍跳進太平湖的年代。我認為,知識份子的長處只是會以理服
人,假如不講理,他就沒有長處,只有短處,活著沒意思,不如死掉。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說:活著呢,還是死去,這是問題。但知識份子趕上
這麼個年代,死活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這個倒楣的年頭兒何時過
去。假如能趕上這年頭過去,就活著;趕不上了就犯不著再拖下去。老
舍先生自殺的年代,我已經懂事了,認識不少知識份子。雖然我當時是
個孩子,但嘴很嚴,所以也是他們談話的對象。就我所知,他們最關心
的正是趕得上趕不上的問題。在那年頭死掉的知識份子,只要不是被殺
,准是覺得趕不上好年頭了。而活下來的准覺得自己還能趕上--當然,
被改造好了、不再是知識份子的人不在此列。因此我對自己的答案頗有
信心,敢拿這事和天下人打賭,知識份子最大的不幸,就是這種不理智。 
                                                           
下一個問題是:我們所說的不理智,到底是因何而起?對此我有個答案
,但不願為此打賭,主要是怕對方輸了賴帳:此種不理智,總是起源於
價值觀或信仰的領域。不很久以前,有位元外國小說家還因作品冒犯了
某種信仰,被下了決殺令,只好隱姓埋名躲起來。不管此種宗教的信仰
者怎麼看,我總以為,因為某人寫小說就殺了他是不理智的。所幸這道
命令已被取消,這位小說家又可以出來角逐布克獎了。對於這世界上的
各種信仰,我並無偏見,對有堅定信仰的人我還很佩服,但我不得不指
出,狂信會導致偏執和不理智。有一篇歌詞,很有點說明意義:
                                                                               
  跨過大海,屍浮海面,
  跨過高山,屍橫遍野,
  為天皇捐軀,
  視死如歸。
                                                                               
這是一首日本軍歌的歌詞,從中不難看出,對天皇的狂信導致了最不理
智的死亡欲望。一位知識份子對歌中唱到的風景,除了痛心疾首,不應
再有其他評價。還有一支出於狂信的歌曲,歌詞如下: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就是好!
  就是好來就是好啊,
  就是好!……
                                                                               
這四個"就是好",無疑根絕了講任何道理的可能性。因為狂信,人就不
想講理。我個人以為,無理可講比屍橫遍野更糟;而且,只要到了無理
可講的地步,肯定也要屍橫遍野,"文化革命"裏就死人不少,還造成了
全民知識水準的大倒退。
                                                                                
當然,信仰並不是總要導致狂信,它也不總是導致不理智。全無信仰的
人往往不堪信任,在我們現在的社會裏,無信仰無價值的人正給社會製
造麻煩,誰也不能視而不見。十年前,我在美國,和我的老師討論這個
問題,他說:對一般人來說,有信仰比無信仰要好。起初我不贊成,後
來還是被他說服了。
                                                                                                                            
十年前我在美國,適逢雷根政府要通過一個法案,要求所有的中小學在
課間安排一段時間,讓所有的孩子在教師的帶領下一起禱告。因為想起
了"文化革命"裏的早請示,我聽了就搖頭,險些把腦袋搖了下來。我老
師說:這件事你可以不同意,但不要這樣嗤之以鼻--沒你想的那麼糟。
政府沒有強求大家祈禱新教的上帝。佛教孩子可以念阿彌陀佛,伊斯蘭
教的孩子可以禱告真主,中國孩子也可以想想天地祖宗--各自向自己的
神祈禱,這沒什麼不好。但我還是要搖頭。我老師又說:不要光想你自
己!十幾歲的孩子總不會是知識份子吧。就算他是無神論者,也可以在
禱告時間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這種道理說服了我,止住了我的搖
頭瘋:不管是信神,還是自珍自重,人活在世界上總得有點信念才成。
就我個人而言,雖是無神論者,對於無限廣闊的未知世界,多少還有點
猜測;我也有個人的操守,從不逾矩,其依據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所以也是一種信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理應不反對別人信神、信祖宗
,或者信天命--只要信得不過分。在學校裏安排段祈禱的時間,讓小孩
子保持虔誠的心境,這的確不是壞主意--當時我是這樣想,現在我又改
主意了。
                                                                                                                                                
時隔十年,再來考慮信仰問題,我忽然發現,任何一種信仰,包括我的
信仰在內,如果被濫用,都可以成為打人的棍子、迫害別人的工具
。瀆
神是罪名,反民族反傳統、目無祖宗都是罪名。只要你能舉出一種可以
狂信而無喪失理智危險的信仰,無須再說它有其他的好處,我馬上就皈
依它--這種好處比其他所有好處加起來,都要大得多啊。
                                                                                                                                      
現在,有這樣一種信仰擺在了我們面前。請相信,對於它的全部說明,
我都考慮過了。它有很多好處:它是民族的、傳統的、中庸的、自然的
、先進的、唯一可行的;論說都很充分。但我不以為它可以保證自己不
是打人的棍子,理由很簡單,它本身就包括了很多大帽子,其分量足以
使人頸骨折斷:反民族、反傳統、反中庸、反自然……尤其是頭兩頂帽
子,分量簡直是一目了然的。就連當初提倡它的余英時先生,看到我們
這裏附和者日眾,也犯起嘀咕來了。最近他在《二十一世紀》雜誌上著
文,提出了反對煽動民族狂熱的問題。在我看來,就是因為看到了第一
頂帽子的分量。金庸先生小說裏曾言:"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
,莫敢不從!"民族狂熱就是把屠龍刀啊。余先生不肯鑄出寶刀,再倒持
太阿,以柄授人--這證明了我對海外華人學者一貫的看法:人家不但學
術上有長處,對於切身利害也很驚警,借用打麻將的術語,叫做"門兒清
"!                                       
                                                                               
至於國內的學者,門兒清就不是他們的長處。有學者說,我們搞的是學術
研究,不是搞意識形態--嘿,這由得了你嗎?有朝一日它成了意識形態,
你的話就是罪狀:膽敢把我們民族偉大的精神遺產扣押在書齋裏,不讓它
和廣大群眾見面!我敢打賭,甚至敢賭十塊錢:到了這有朝一日,整他准
比整我還厲害。              
                                                                               
說到信仰,我和我老師有種本質的不同。他老人家是基督徒,又對儒學擊
節讚賞;他告訴我說,只要身體條件許可,他每年都要去趟以色列--他對
猶太教也有興趣;至於割沒割包皮,因為沒有和他老人家同浴的機會,我
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一個信仰的愛好者。我相信他對我的看法是:可
恨的無神論者,馬基雅弗利分子。我並不以此為恥。說到馬基雅弗利,一
般人都急於和他劃清界線,因為他膽敢把道義、信仰全拋開,赤裸裸地談
到利害;但是真正的知識份子對他的評價不低,赤裸裸地談利害,就接近
于理智。但我還是不當馬基雅弗利分子--我是墨子的門徒,這樣把自己劃
在本民族的圈子裏面,主要是想防個萬一。順便說一句,我老師學問很大
,但很天真;我學問很小,但老奸巨猾。對於這一點,他也佩服。用他的
原話來說,是這樣的:你們大陸來的同學,經歷這一條,別人沒法比啊。
                                                                                      
我對墨子的崇拜有兩大原因:其一,他思路縝密,有人說他發現了小孔成
像--假如是真的,那就是發現了光的直線傳播,比朱子只知陰陽二氣強了
一百多倍--只可惜沒有完備的實驗記錄來證明。另外,他用微積分裏較老
的一種方法來論證無窮(實際是論兼愛是可能的。這種方法叫德爾塔-依
伏賽語言),高明無比;在這方面,把孔孟程朱捆在一起都不是他的個兒
。其二,他敢赤裸裸地談利害。我最佩服他這後一點。但我不崇拜他兼愛
無等差的思想,以為有濫情之嫌。不管怎麼說,墨子很能壯我的膽。有了
他,我也敢說自己是中華民族的赤誠分子,不怕國學家說我是全盤西化了。
                                                                         
作為墨子門徒,我認為理智是倫理的第一準則,理由是:它是一切知識份
子的生命線。出於利害,它只能放到第一。當然,我對理智的定義是:它
是對知識份子有益,而絕不是有害的性質--當然還可以有別的定義,但那
些定義裏一定要把我的定義包括在內。在古希臘,人最大的罪惡是在戰爭
中砍倒橄欖樹。在現代,知識份子最大的罪惡是建造關押自己的思想監獄
。砍倒橄欖樹是滅絕大地的豐饒,營造意識形態則是滅絕思想的豐饒;我
覺得後一種罪過更大--沒了橄欖油,頂多不吃沙拉;沒有思想人就要死了
。信仰是重要的,但要從屬於理性--如果這是不許可的,起碼也該是鼎立
之勢。要是再不許可,還可以退而求其次--你搞你的意識形態,我不說話
總是可以的吧。最糟的是某種偏激之見主宰了理性,聰明人想法子自己來
害自己。我們所說的不幸,就從這裏開始了。
                                                                              
中國的人文知識份子,有種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總覺得自己該搞出些
給老百姓當信仰的東西。這種想法的古怪之處在於,他們不僅是想當牧師
、想當神學家,還想當上帝(中國話不叫上帝,叫"聖人")。可惜的是,
老百姓該信什麼,信到哪種程度,你說了並不算哪,這是令人遺憾的。還
有一條不令人遺憾,但卻要命:你自己也是老百姓;所以弄得不好,就會
自己屙屎自已吃。中國的知識份子在這一節上從來就不明白,所以常常會
害到自己。在這方面我有個例子,只是想形象說明一下什麼叫自己屙屎自
己吃,沒有其他寓意:我有位世伯,"文革"前是工讀學校的校長,總拿二
十四孝為教本,教學生說,百善孝為先,從老萊娛親、郭解埋兒,一路講
到臥冰求魚。學生聽得毛骨悚然,他還自以為得計。忽一日,來了"文化
革命",學生把他驅到冰上,說道:我們打聽清楚了,你爸今兒病了,要
吃魚--脫了衣服,趴下吧,給我們表演一下臥冰求魚--我世伯就此落下病
根,健康全毀了。當然,學生都是混蛋,但我世伯也懊悔當初講得太肉麻
。假如不講那些肉麻故事,挨揍也是免不了,但學生怎麼也想不出這麼絕
的方法來作踐他。他倒願意在頭上挨皮帶,但豈可得乎……我總是說笑話
來安慰他:你沒給他們講"割股療親",就該說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要不然
,學生片了你,豈不更壞?但他聽了不覺得可笑。時至今日,一聽到二十
四孝,他就渾身起雞皮疙瘩。
                                                                            
我對國學的看法是:這種東西實在厲害。最可怕之處就在那個"國"字。頂
著這個字,誰還敢有不同意見?這種套子套上脖子,想把它再扯下來是枉
然的;否則也不至於套了好幾千年。它的誘人之處也在這個"國"字,搶到
這個制高點,就可以壓制一切不同意見;所以它對一切想在思想領域裏巧
取豪奪的不良分子都有莫大的誘惑力。
你說它是史學也好,哲學也罷,我
都不反對--倘若此文對正經史學家哲學家有了得罪之處,我深表歉意--但
你不該否認它有成為棍子的潛力。想當年,像姚文元之類的思想流氓拿階
級鬥爭當棍子,打死打傷了無數人。現在有人又在造一根漂亮棍子。它實
在太漂亮了,簡直是完美無缺。我懷疑除了落進思想流氓手中變成一種兇
器之外,它還能有什麼用場。鑒於有這種危險,我建議大家都不要做上帝
夢,也別做聖人夢,以免頭上鮮血淋漓。
                                                                                
對於什麼叫美好道德、什麼叫善良,我有個最本分的考慮:認真地思索,
真誠地明辨是非,有這種態度,大概就可算是善良吧。說具體些,如羅素
所說,不計成敗利鈍地追求客觀真理,這該是種美德吧?知識本身該算一
種善吧?科學知識份子說這就夠了,人文知識份子卻來扳杠。他們說,這
種樸素的善惡觀,造成了多少罪孽!現代的科技文明使人類迷失了方向,
科學又造出了毀滅世界的武器。好吧,這些說法也對。可是翻過來看看,
人文知識份子又給思想流氓們造了多少兇器、多少混淆是非的煙霧彈!翻
過來倒過去,沒有一種知識份子是清白無辜的。所以我建議把看不清楚的
事撇開,就從知識份子本身的利害來考慮問題--從這種利害出發,考慮我
們該有何種道德、何種信念。至於該給老百姓(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灌輸
些什麼,最好讓領導上去考慮。我覺得領導上辦這些事能行,用不著別人
幫忙。
                                                                             
作為一個知識份子,我對信念的看法是:人活在世上,自會形成信念。對
我本人來說,學習自然科學、閱讀文學作品、看人文科學的書籍,乃至旅
行、戀愛,無不有助於形成我的信念,構造我的價值觀。一種學問、一本
書,假如不對我的價值觀發生作用(姑不論其大小,我要求它是有作用的
),就不值得一學,不值得一看。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就是:任何一個知識
份子,只要他有了成就,就會形成自己的哲學、自己的信念。托爾斯泰是
這樣,維納也是這樣。到目前為止,我還看不出自己有要死的跡象,所以
不想最終皈依什麼--這塊地方我給自己留著,它將是我一生事業的終結之
處,我的精神墓地。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啊,
要把這件趣事從生活中去掉,倒不如把我給閹了……你有種美好的信念,
我很尊重,但要硬塞給我,我就不那麼樂意:打個粗俗的比方,你的把把
不能代替我的把把,更不能代替天下人的把把啊。這種看法會遭到反對,
你會說:有些人就是笨,老也形不成信念,也管不了自己,就這麼渾渾噩
噩地活著,簡直是種災難!所以,必須有種普遍適用的信念,我們給它加
點壓力,灌到他們腦子裏!你倒說說看,這再不叫意識形態,什麼叫意識
形態?假如你像我老師那麼門兒清,我也不至於把腦袋搖掉,但還是要說
:不是所有的人都那麼笨,總要留點餘地呀。再說,到底要灌誰?用多大
壓力?只灌別人,還是連你在內?灌來灌去,可別都灌傻了呀。在科技發
達的二十一世紀,你給咱們鬧出一窩十幾億傻人,怎麼個過法嘛……

                                                  
=====================================
中國大陸文人寫作有種腔調咧...... :-)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7.24 
孫友聯/北市(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大校友)
                                                                               
    日前貴報以幾乎全版的篇幅,標題為「諾貝爾獎得主來台講學,不能視同外勞」
之主題報導,內容為台大聘請一九九八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崔琦來台長
期授課,但是因為必須向勞委會申請「外勞工作證」,跟外勞一樣,台大校方認為「
有損學術尊嚴」,該教授恐無法來台。
                                                                               
    台大校方這種說法充滿了知識分子的傲慢與階級偏見。不管這些外籍教授具有何
種頭銜,本質上他們就是來台灣受聘教學從事工作,職業不分貴賤,不管任何人來台
灣工作,本來就必須受到相關法令的限制,申請相關的許可。
不管你是天王巨星帕華
洛帝來台演唱,還是莫斯科芭蕾舞團來台表演,只要是來台灣工作賺取薪資,本來就
必須受到政府的許可與管制,世界各國也都是如此。
                                                                               
    這整個事件的背後,其實讓台大最嚥不下這口氣的真相是,中研院申請外籍研究
員不須申請許可,而台大卻需要。這是因為中研院屬於就服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各級
政府及其所屬的學術研究機構,因此不須申請許可,而台大並不屬於。這種台大與中
研院的學術桂冠之爭,就在這件事情上被爆發出來。
                                                                               
    台大校方這種傳統士大夫心態,將學者光環無限上綱,連工作許可的審核在勞委
會職訓局這個屋簷下與藍領外勞一起審查(事實上,是由完全不同的申請程序與官員執
行審查),都無法容忍,認為有損學術尊嚴,這只能說是知識分子的傲慢。而這股知
識傲慢,卻是以鄙視勞工的勞動尊嚴為基礎,這整個事件讓我們看到知識分子偽善與
學者的階級偏見,想必貴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來教授也不會認同。
    
相關文章知識份子的不幸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廣新聞網 (2007-07-24 14:54)
                                                                               
  貓空纜車頻出狀況,連消基會都跳出來呼籲民眾拒搭,並要求市府要立即停駛作全面
安檢,但是根據捷運公司的統計,在昨天依舊是有14,000人次搭乘貓纜,在纜車站,也
可以看到遊覽車一車車將旅客載來搭乘,大部分民眾都相信纜車不會掉下來,最多就是被
困在上面烤一烤,熱了點罷了
。(
程平報導)
                                                                               
  根據台北捷運公司的統計,貓空纜車從通車以來,搭乘人數在假日最高峰時,平均一
天下來可以突破21,000人次,就算是平日,平均也有17,000人次的搭乘量,不過在21號
發生纜車空中大停機事件後,23號星期一恢復全日正常營運,旅客搭乘量就縮減到只有將
近14,000人次,雖然旅客減少,但是還可以看到有許多民眾扶老攜幼,甚至是搭車遊覽
車專程來坐貓纜,旅客葉先生表示,纜車又不會掉下來,最多就是被困在上面熱一點罷了

  擔任過導游,搭過多次香港海洋公園纜車的許先生則認為,任何新機具都有磨合期,
過一陣子就好了。
    
     年輕勇敢的林小姐強調搭貓纜她不會怕
,因為「我們是勇敢的台灣人」。
                                     
http://news.sina.com.tw/life/bcc/tw/2007-07-24/145412624066.shtml
                                                        
=====================

這篇報導好好笑喔! XD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四日這一天,台灣宣布解除戒嚴統治。

台灣不像東歐,解嚴後的政治控制並未立即鬆綁。政治公職的全面民選,在一九九六年才實現;用以處置政治叛亂的刑法一百條唯一死刑,也是解嚴後多時才廢除。宰制、反動力量都來自中國國民黨,解嚴而仍然想維持戒嚴時期的統治條件。

東歐的民主化,顯現在一九八○年代末期的狂飆運動,共產專制統治條件既除,人民自由選舉,無一例外,每個國家都以選票推翻共黨政權。

相形之下,若把李登輝經由人民直選當選總統視為走出中國國民黨體制的台灣化,也是解嚴後將近十年的事,約晚於東歐十年。若以陳水扁當選總統為台灣脫離中國國民黨統治的民主化標竿,那麼則晚於東歐十五年。

東歐諸國,共產黨的統治既除,沒有任何一個東歐國家仍存有共產黨原先各種名稱政黨參與政治競選活動。二戰後共產體制的歷史,從一九九○年代起就成為真正的過去。

相對的,台灣不只李登輝由人民直選後,中國國民黨國體制幽靈從中阻撓台灣化;陳水扁當選總統;民進黨執政,中國國民黨更清除李登輝,還原舊黨魂。戒嚴時期的幽靈從未在台灣消失。

解嚴提供的政治開放,雖然提供了反中國國民黨政治力量的活動空間,也提供了舊體制復辟力量的掙扎空間。存在於台灣內部的自由化、民主化正反力量並沒有真正讓威權獨裁的中國國民黨消失在歷史裡。

這樣的政治現實是台灣的羞恥。形成這種政治現實的因素是戒嚴長期化,教育、文化、傳播的未盡走出舊體制黨國化體質。雖然改變了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並沒有真正改變中國國民黨戒嚴宰制的思維。

二○○七年七月十四日這一天,台灣人應想想,為什麼真正的改變未形成?為什麼中國國民黨仍然覺得有宰制台灣的機會?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黨外反對運動是突破台灣三十八年戒嚴的主要力量,如今反對人士回到抗爭現場,緬懷當年英勇事跡之餘,心情上固然滿足於解嚴才十二年便完成政黨輪替的成就,但是恐怕也會為部分昔日戰友今日竟然反目成仇,甚至投奔敵營,而難掩人事皆非的失落。

昔日的階下囚,今天貴為總統。當年仍在街頭吶喊的反對黨,轉眼已經執政七年。美麗島世代,以受難人與辯護律師為主幹,當年在統治者的法庭上輸掉的,今日卻在人民的選票上加倍贏回來。

推動反對運動,其成果或許不能以投資報酬率加以檢驗,但是若長期堅持理念不變,就像在股市中不搞短線炒作,而堅持長期的價值投資,在政治市場上未始不會出現「政治巴菲特」的大贏家。

阿扁等當時在事業上已有成就的律師,能夠在利空頻傳,黨外幾乎被獨裁者列為全額交割股時,毅然決然投入美麗島辯護律師行列,隨後更全心全力加入台灣民主運動,除了勇氣之外,恐怕仍需要大慈大悲的菩薩心腸吧。

可惜,當黨外獲准上市,取得合法地位後,竟然發生經營權之爭,也有經營策略之鬥,造成部分元老憤然退出,或者另立門戶,或者投身藍營,以今日之我批鬥昨日之我,因此晚節不保,逐漸被民意淘汰。這些人在回顧解嚴前的種種打拚,對照今天的變節,箇中滋味,絕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from the liberty times

相關文章: 
台灣大戲院/獨立的悲壯與倉涼
枷鎖斷痕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高志仁

今年坎城影展最佳影片《吹動大麥的風》(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以愛爾蘭獨立運動為主軸,呈現參與愛爾蘭獨立運動的一對兄弟,因理念路線之爭導致最後哥哥槍斃弟弟的悲劇,對照目前台灣政治統獨爭議,讓不少台灣觀眾感慨萬千。

本片幾乎一面倒把英軍描繪成兇惡殘暴之徒,只有英軍裡的一位年輕阿兵哥幫助愛爾蘭共和軍成員逃脫,看不到任何一位稍有反省或掙扎表現的英軍決策者。愛爾蘭在地勢力的面貌與分歧則豐富許多,除了兄弟各自代表的獨立理念路線之爭外,在兄弟各自的陣營裡又再細分出不同的心態和作為。此外,在地財主也各有立場,有的支持英國,有的援助愛爾蘭共和軍。擁有細緻差異的在地版圖,對照英軍死硬刻板的外來形象,凸顯出導演使力的力道與方向。

影評人何瑞珠評論本片角色「只有單面向發展」,指出片中描繪家家戶戶都是北愛共和軍,是近似「通俗劇」的手法,因為導演「過於急切」想交代關於北愛的種種。角色與情節平板化與二元化的「通俗劇」傾向,其實也可以說是導演認同愛爾蘭獨立運動的「博感情」手法,而且電影中的弟弟一角並不平板。

弟弟起初嚮往倫敦醫生事業,然後跟隨哥哥投入獨立運動,最後因追求完全獨立而與哥哥分道揚鑣。這個導演深情關注的角色, 電影結尾臨刑前的恐懼與迷惘顯得人性與真實,沒有為理念赴死的大義凜然的空泛豪氣。他知道某些事必須堅持(不能當抓耙仔),但整體的心理支撐不是那麼絕對與穩固。他之前為了自己人密報英軍導致共和軍傷亡事件,按照指令槍斃了同鄉摯友時,曾說「這個愛爾蘭最好值得我這樣做」。

然而,這個形同全片核心題旨的問句,註定是沒有答案的,因為不管政治局勢如何演變,他終究無法知道他所全力奉獻的獨立的愛爾蘭到底值不值得他所做的一切,無法知道更多的理念之爭以及內外形勢的不測轉折會不會帶來更大的恐懼與迷惘。

這獨立運動的悲涼與滄桑、美麗與哀愁,實不足為外人道,連那親手殺死弟弟的哥哥也要涕泗縱橫,並專程將弟弟的遺書與遺物送回故居,聽著弟弟的愛人一次次哭訴「不想再見到他」,同樣的淒厲控訴,之前弟弟也在他親手殺死的同鄉摯友的傷心母親口中聽見過。

愛爾蘭和台灣擁有類似的政治、地理、歷史情境,和一旁大國往來歷程中同樣烙下深刻的傷痕。許多台灣人,尤其是支持台灣獨立的人看這部電影,被挑動的想必是理念追求與生命情境共通的悲壯與蒼涼,所撞擊的,想必是天地人性的某種沉重與塊壘吧。

(作者為雜誌撰稿)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臺北九日電)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今天說﹐他主張臺灣命運共同體﹑公民主義的國家﹐沒有統治正當性的人才要用血緣連結﹐血緣連結會讓臺灣陷入危險﹐中國要來統治臺灣也會用血緣連結。他認為﹐認同土地最重要﹐不管外省﹑客家或福佬﹑原住民﹐這才是開闊心胸。

蔣渭水在日據時期籌組臺灣史上第一個政黨「臺灣民眾黨」﹐對日爭取臺灣政經平等。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和臺灣研究基金會為紀念臺灣民眾黨創立八十周年﹐下午舉辦「歷史與政治的對話」座談會﹐馬英九﹑謝長廷擔任與談人﹐暢談對臺灣民眾黨與「先覺者」的看法與感受。

謝長廷首先表示﹐每個人談歷史﹐觀點都不同﹐這就是史觀﹐馬英九說的是抗日史觀﹐從抗日的觀點來整理﹐講的不一定是錯。史觀是主觀的﹐每個人可以拿到歷史詮釋權﹐可以講他的史觀。

他說﹐但他要從另一個角度談﹐臺灣民眾黨是臺灣第一個現代政黨﹐若依馬英九提及臺灣民眾黨對抗日﹑環保有貢獻﹐為什麼國民黨主政時﹐歷史都沒有提到蔣渭水﹑臺灣民眾黨﹖難道抗日不對﹖推二八減租不對﹖不燒金紙不對嗎﹖為什麼都不教這段歷史。

謝長廷表示﹐雖然蔣渭水在國民黨來臺之前過世﹐但臺灣民眾黨很多人在國民黨來了之後﹐不是被抓﹑被槍斃﹑就是逃亡﹖蔣渭水的女婿﹑臺灣民眾黨干部﹑創黨黨員等人都被殺﹑被捕﹐他們只是抗日﹑提倡環保有什麼罪﹖為什麼被抓﹑被槍殺﹖

他說﹐每個人看事情都有歷史主觀﹐看歷史﹐有人想從中學到教訓﹐也有人從選舉利益來連結﹐但他覺得應該比較客觀﹐從黨的黨綱﹑組織﹑成員與運動路線來看﹐如果這樣來看﹐臺灣民眾黨很簡單﹐就是中國國民對臺灣民眾﹐應該有受到這個影響﹐臺灣民眾黨是立足于廣大民眾﹐照顧勞工﹑農民等弱勢。

謝長廷指出﹐看這段歷史﹐再看孫中山創黨與民進黨創黨歷史﹐就是民主﹑平等﹑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共生﹐民族面臨危險﹐孫中山就革命﹐臺灣民眾黨也一樣﹐人民自覺被壓抑﹐所以要起來﹐不管日本政府或國民黨政府都要抓他﹐因為都是外來政權。

他認為﹐外來對土地沒有感情﹐不願讓人民分享權力﹐為什麼國民黨不教這段歷史﹐就是因為是反抗獨裁的歷史﹐反對外來政權的歷史。

謝長廷說﹐他主張臺灣命運共同體﹑公民主義的國家﹐不喜歡血緣連結﹐沒有統治正當性的人才要用血緣連結﹐血緣連結會讓臺灣陷入危險﹐不管生在哪裡﹐即使強調血緣連結﹐還是會被迫害﹐中國要來統治臺灣也會用血緣連結。他認為﹐認同土地最重要﹐不管外省﹑客家或福佬﹑原住民﹐這才是開闊心胸。

謝長廷說﹐臺灣要有信心﹐要認識臺灣﹑肯定臺灣﹐願意當命運共同體﹐這才是臺灣的未來﹐要和誰連結才有希望﹐是否定臺灣與祖先奮斗的價值﹐這是錯的﹐會把人民的信心帶向錯誤方向﹐幸福應該自己決定。

他指出﹐臺灣民眾黨是民主與進步﹐民主就是幸福自己做主﹐進步就是臺灣優先﹑文化優先﹑弱勢優先與環境優先。

謝長廷也說﹐臺灣外來政權可以統治臺灣﹐就是我們分裂﹐臺灣歷史就是我們無法掌握命運﹐都是新來的統治舊來的﹐這樣不公平﹐不管是日本或荷蘭或國民黨早期也是如此﹐國民黨統治臺灣有何正當性﹖我們有選他當總統嗎﹖有選老立委當立委嗎﹖在那個時代不敢講真話﹐做高官的人氣度跟道德勇氣都有問題﹐這是很簡單的分析﹐不用念到博士或碩士。

他強調﹐未來一定要團結﹐所以他主張共生﹐他和馬英九不是仇人﹐是共生﹐「未來我贏了﹐要包容他﹐一起保衛臺灣」﹐這是蔣渭水給我們的智慧﹐一定要團結。

謝長廷說﹐蔣渭水不是國民黨或民進黨的﹐他是屬于全民的﹐大家不要消費他﹐要尊敬他。
 
相關文章:  
新加坡民主黨給馬英九的公開信 
[投稿] 四月望雨 看見政治烏雲
蔣友柏:我的家人曾迫害台灣人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zen

日昨(6/27)見中國時報<85度C真的比星巴克還>引用中華徵信所資料談到,美食達人(85度C)花不到兩年時間,營業額就從4.7億衝高到19億,比星巴克的爆發成長力還強,言下之意頗有以此推論85度C將比星巴克還賺錢的實力。

的確,光就兩家公司營收成長幅度來看,85度C比星巴克強。然而,這能說85度C就比星巴克賺錢嗎?特別是如果一方是完全遵守遊戲規則,而另一方卻遊走於法令規則邊緣地帶(以降低營運成本或創造毛利)的話?

舉例來說,我們知道85度C絕大多數店面都開在三角窗口,且是人潮往來的金店面。不過,85度C的結帳櫃台(與糕點陳列櫃位)卻是直接面對騎樓或馬路(如台北大安路上之門市),也就是說,85度C的消費者,是站在騎樓和馬路上挑選餐飲並且結帳。另外,85度C不少店面更直接將桌椅擺放在騎樓上,這一切,不都是佔用社會資源,以成就個人私利?!

反觀星巴克,其店面設計絕對沒有佔用不該佔用的公共空間,光是這一點,筆者就實在難以苟同許多媒體盛讚85度C的高獲利。因為,企業將其原本該負擔的成本利用社會默許的風俗習慣(地攤小吃餐飲占用騎樓等公共空間),轉嫁給不消費85度C的社會大眾,進而能夠提供較廉價之商品,筆者以為,此種不公平競爭狀況下,要拿85度C和星巴克相比擬,是不公平也不道德的。

的確,台灣人對於地攤或小吃餐飲占用騎樓或人行道馬路之行為見怪不怪,然而,85度C是一家擁有兩百多家門市,在台灣快速崛起的大型連鎖餐飲集團。如果這樣一個企業,都無法帶頭示範正確的經商倫理與價值規範,會給有意模仿者什麼樣的影響?

是不是,很可能,只要能夠賺錢,手段稍為偏差一點,佔那些不消費者的便宜也無所謂?

試假設,若有一天,某家85度C開店需要,將自家商店桌椅佔滿騎樓或公共用地,結果導致過路行人必須避走到大馬路上,因而不小心發生車禍意外,請問,追究起責任歸屬來,85度C是否有道義責任?

筆者以為,台灣商場缺乏專業倫理,凡事以是否賺錢為最高目標,甚至倒果為因,只要能夠賺錢,就算這企業違點小規也沒關係的狀況到處皆是。試問,這樣對奉公守法的商人企業來說,是否不公平?

一家本土企業的營業額,被媒體以不公平比較基準的方式贏過ㄧ家國際連鎖集團又如何?請別再拿85度C和星巴克相比擬,藉此自我拉抬那過分受傷且扭曲的民族自尊心了!!如果哪一天,台灣本土企業能夠以公平對等角度贏過國際級企業,再來自豪也不遲!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zen/3/1289514343/20070628160249/#256748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古早國語課本第一冊 好懷念喔~~

時間過得真快..................
看到其中一課是
先總統蔣公小的時候 
另外一課是
先總統蔣公的故事

想像一下 如果課本裡有前總統李公的故事
總統陳公小的時候  國民黨應該會批評這不合理吧
那麼為什麼中正可以有個紀念堂?
還有全台灣數不清的中正路呢?

Its existence doesn't justify the cause. 
存在不等於合理。

相關文章:

二二八大屠殺 與 南京事件

 [轉] 文化革命還是文化大革命?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毛澤東的大躍進紀錄片 覺得好荒謬
全民煉鋼.....村子裡蓋了一口灶
所有農民村民把家裡的鍋子 鏟子 鋤頭 全部拿出來 
想土法煉鋼 超英趕美....又不是烤蕃薯@@

相關文章:

古早國語課本第一冊耶...

 [XD] 賓拉登說:中國是全球唯一絕對不能惹的國家!

余英時獲獎談人權 不認為時間站在中國這邊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拉伯半島電視臺對賓拉登的最新採訪。 
賓拉登說:中國是全球唯一絕對不能惹的國家!
原因是這樣的:基地組織曾派出七名恐怖分子襲擊中國。
結果:
                                                                               
一人在炸北京西直門立交橋時轉暈橋上;
一人在炸公車時沒擠上車;
一人在炸超市時,炸彈遙控器被盜;
一人在炸政府大樓時被保安狂揍: "叫你討薪,叫你上訪 ";
一人成功地炸礦,死傷數百人,
潛回基地後,半年沒見任何新聞報導,遂被基地組織以"撒謊罪 "處決了;
一人曾經嘗試炸廣州,結果剛一出火車站炸藥包就給飛車黨搶了,半天沒緩過神;
                                                                               
最近,派一女恐怖分子去炸河南,被騙去做了媳婦 !!


相關文章:毛澤東的大躍進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余英時獲獎談人權 不認為時間站在中國這邊(中廣新聞劉芳報導)

榮獲「克魯格終身成就獎」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今天在頒獎典禮上致詞時,特別談到人權。針對中國大陸的崛起,他說,光是經濟暴發戶,未必是好事。

有諾貝爾人文學術成就獎之稱的「克魯格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的頒獎典禮,今天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傑佛遜大樓舉行。七十六歲的余英時與九十一歲的美國歷史學家約翰.富蘭克林共同獲獎,並且平分美金一百萬元獎金。

余英時在致詞時談及人權,隨後記者團團圍住他,並且問到,隨著中國崛起,很多人認為時間站在中國這一邊,以歷史學家的眼光來看是如何?。余英士回答說:(我從來不這樣看問題。我認為許多事情都在發展中,我在文化上是中國人,現在入了美國籍,我不偏向哪一種民族情緒。民族情緒應該避免。中國可以有很好的發展,但光是暴發戶,發了財,其他文化、一切都沒有,恐怕只有更糟糕,不一定是好事。)

余英時表示,崛起不崛起,是因為外國人要來做生意,如此而已。現在熱鬧的地方是越南,並不是中國了,因為中國的人力成本提高了。他說: ( 所以不要一下子就把民族情緒提上去,好像下一個世紀是中國的世紀,沒那麼簡單。)

余英時從普林斯頓前來華府接受頒獎,明天就打道回府。

P.S. Youtube有余英時談中共反右運動 ,可以聽聽。
==================================================
余英時︰中國暴發戶非好事
自由時報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5日報導〕來自台灣的歷史學者余英時今天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接受今年的克魯奇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 )。他在致辭時表示,人權不是西方的觀念,中國從孔子就講不販賣或殺害奴隸,顯見中西方在共同基本價值上是有共識的。

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頒獎典禮上,余英時雖沒有公開批評中共,但特別在講稿中提到人權,且強調這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價值觀,如果中國文化能回歸道教尊重人性和尊嚴的主流,就不會有中西文化衝突的問題。

他頒獎後與台灣媒體談到中國崛起,表示外界往往斷言廿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研究歷史的余英時則說,不能用民族情緒來看問題,中國可以有很好的發展,但現在只被外商看重中國市場,成天想著賺錢,中國變成一個暴發戶未必是好事。要崛起成為大國不是那麼簡單,與美國相較,在科學、人文和基礎科學上,中國還有長路要走。

美國國會圖書館在2003年成立克魯奇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頒給在人文研究領域有重大貢獻的學者,由電視大亨約翰‧克魯奇資助,獎金為一百萬美元,獎項極受國際學術界重視。余英時與非洲裔的美國學者富蘭克林今年共同得獎。美國國會圖書館5日晚間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余英時夫人陳淑平及兩位女兒都應邀前來觀禮。駐美代表李大維及夫人池琳也代表政府出席致賀。

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李偉華透露,今年共有一千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被提名,最後有九位入圍,台灣就有許倬雲和余英時兩位學者,這也是對台灣學術研究的肯定。余英時因長期在美國教書,著作較為西方熟悉,最後脫穎而出,兩位學者都很傑出。美國國會設立這項獎就是為彌補諾貝爾獎遺漏社會與人文學者的不足。

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畢林頓稱讚余英時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從多層面,多時空探討和介紹中國歷史,在哈佛、普林斯頓等一流學府任教二十年餘,鼓勵許多年輕人研究歷史。

余英時已入籍美國,他表示自己在文化上是中國人,但有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在中西文化之間周旋,使他對歷史文化的研究更游刃有餘。

他,堅持反共立場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5日報導〕雖然自承文化上是中國人,但是言談間余英時並不掩飾他的反共。當許多學者都趕著中國熱到中國鍍金時,曾在六四時公開譴責北京政府的余英時仍默默地在美國埋頭著書研究,守著他的堅持。

身為中研院院士的余英時,反共立場連美國人也了解。在克魯奇得獎人簡介中,就指出余英時不僅是著名學者,也是中國民運的支持者,對中國共產黨常有公開批判。不過他的學術地位崇隆,著作在中國仍普遍流傳。

出生在中國,曾多年在台灣從事研究,最後落腳美國。對於台灣的民主,余英時很珍惜,認為台灣目前雖有很多問題,但只要走上民主就好。台灣目前雖出不了大格局的政治家,但當選的政治人物若能把本分做好,也是重要貢獻,但如果沒有深厚文化基礎,台灣只能有搶選票的政治人物。

12/7/2006 6:16:05 AM

 

 

 相關文章:  謝長廷:幸福應該自己決定

新加坡民主黨給馬英九的公開信

毛澤東的大躍進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民黨和黑社會——從張戎的書在台灣無法出版談起
曹長青

 

今年是毛澤東發動文革四十週年。那場文革,導致二百萬人喪生,七百萬人傷殘。外國專家推算,在毛統治下,可能有八千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因而毛已成為「暴君」「惡魔」的同義詞。

 

但由於中國至今仍是毛式統治,關於毛澤東真相的書,仍無法出版。在西方,由於很多對共產主義有浪漫情懷的左派主掌媒體,因而對批毛也不熱心。在這種情況下,旅居英國的華裔作家張戎(和她丈夫合作)揭示毛罪惡的英文專著《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Mao: The Unknown Story)去年出版,起碼填補了這個重要的空白。文革時曾駐北京的英國外交官喬治.華頓在英國《每日新聞》上發表書評,稱它為「關於二十世紀最嗜殺、最腐敗的獨裁者的最權威傳記」,並預測這本書的內容,「絕對能永遠結束對毛澤東的時髦崇拜」。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則說,這本「最具說服力」的書告訴世界,二十世紀最邪惡的暴君不是希特勒和史達林,而是毛澤東。

 
張戎是全球知名的暢銷書作家,其代表作《鴻》在全球賣了一千萬冊。這本被稱為「毛傳」的專著,也是一出版就登上暢銷榜,在英澳新西蘭三國都是非小說類排行榜之首。連美國總統布希也讀了此書,並推薦給來訪的德國女總理。無數英文世界的讀者,像美國總統一樣,因張戎的「毛傳」而更瞭解胡錦濤統治的當今中國,因毛式專制在那裡仍無本質上改變。

 

駐新加坡代表胡為真「胡來」

 

這樣一本批毛力作,在中國無法出版,人們可以理解,因它直接挑戰中共的毛式統治;但在被稱為「亞洲民主樣板」的台灣,其譯本卻被阻隢問世,則是莫大的諷刺,甚至荒唐透頂。

 

主要原因是該書提到已故國民黨將軍胡宗南可能是共產黨的紅色間諜,胡的長子,前台灣國安局副局長、現駐新加坡代表胡為真則杯葛出版商,胡的舊部黃埔軍校「將星」們也雲集出版社抗議,逼迫已簽約的「遠流出版社」毀約,不出此書。台灣其他出版社要出,據張戎的弟弟張樸撰文披露,也遭到胡為真的「警告」,連一些發行商也不放過。結果中文世界的讀者,尤其是對共產中國沒有第一手經歷與認知的台灣新一代,無法在第一時間看到此書中文版,失去一個瞭解和認清共產中國的機會。

 

支持國民黨的泛藍媒體,熱衷於捕風捉影的「爆料」,當人們指出爆料不實,他們就祭起「新聞自由」大旗,但面對就在眼前發生的如此剝奪人民知情權的踐踏新聞自由事件,台灣的泛藍媒體不僅不高聲譴責,甚至連追蹤報導的興趣都缺乏。

 

胡為真不是一個街頭痞子,他是政府官員,是駐外代表,但他的做法,讓人想到國民黨曾熱衷的黑社會。因為胡為真如果對此書的內容有質疑和不滿,起碼可以採取三種理性方式﹕一是法律方式,告到法院,請法院下「禁制令」,不許此書進入台灣。事先禁出雖是比較惡劣的一種(這在西方國家已經基本不存在了),但起碼是尋法律途徑。二是等書出版後,和作者及出版社打「誹謗官司」,也是循司法渠道。三是最正常的方式,那就是用言論對付言論,寫文章或著書,反駁書中的所謂「不實之詞」,最後讓讀者做出裁判。但這三種方式胡為真都不選擇,而是用「黑社會」的方式,威脅出版商。據報導,遠流出版商說,由於不出此書,他們將損失三千萬台幣。出版商寧可損失重大,也要毀約,可見他們遭到多大壓力;同時可想而知,胡為真們的惡霸勢力在民主的台灣仍橫行到何等地步!

 

國民黨將軍「大鬧」出版社

 

據媒體報導,張戎為化解分歧,使譯本能出版,展現了高度誠意,同意在有爭議性的「胡宗南有可能是紅色代理人」之後加添「這並非定論」字樣,同時在書中附上遠流公司網址,刊載胡氏家人見解。但胡為真們還是堅持阻止這本書在台灣的出版。

 

按理說這是一本英文書,已在西方出版,如果胡為真認為這構成誹謗和傷害,他應該和出此書的英國出版社打官司,討「公道」;但胡為真為什麼不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在法治的英國,他根本無法贏得官司。即使在台灣,他都不敢走司法渠道,而是用什麼黃埔軍校「將星們」聚眾抗議,動用他的私人關係威嚇。據媒體報導,遠流出版商說,胡為真幾乎找遍他的所有朋友,阻止他出此書。

 

張戎的「毛傳」八百頁,其中涉及到胡宗南的只有八頁,才百分之一,但就因為胡宗南後人的威嚇,該書中譯本迄今無法面世。張戎的弟弟最近還披露說,張戎本人也受到威脅。一位異常積極為胡為真效力的人士曾在電話裡對張戎說:「我認識胡宗南的兒子、侄子,我都認識。他的侄子還在國家安全局做。」「國家安全局是什麼局?那是個什麼地方,你應該明白。」這種赤裸的恐嚇,簡直和國民黨蔣家王朝的時代毫無兩樣。

 

●胡宗南的後人為什麼這麼囂張?

 

有朋友為張戎擔憂,因為二十年前,居住美國的台灣作家江南因寫《蔣經國傳》,就被台灣當時的國安局長汪希苓指使黑幫暗殺了。此事在美國警方追查下,最後國民黨當局不得不認賬,但那個國安局長在監獄呆了幾年就出來沒事了;而江南則賠進一條命。最後蔣經國的私生子章孝嚴出面和江南遺孀「談判」了結,只賠了一百多萬美元。

 

國民黨動用黑社會搞政治,早就有歷史。蔣介石和上海青紅幫頭子稱兄道弟,利用黑幫殺害異己,有詳細的歷史記載。蔣介石的安全局們,在國共內戰期間,在昆明暗殺詩人聞一多等,更是臭名昭著。雖然聞一多思想左傾,但用暗殺這種方式,完全是流氓、惡棍行為。而這些惡行,也把更多年輕人推向共產黨。

 

也許正是由於長期靠暴力專制的國民黨本身就有黑社會的性質,所以它才那麼熱衷和黑社會結盟。後來林義雄家遭滅門,陳文成教授被暗殺,背後都有清晰的國民黨和黑社會的影子。即使國民黨在台灣失去權力之後,在群眾集會上,也發生過穿黑衣黑帽的黑幫份子毆打綠營民眾事件。

 

今天,國民黨雖然下台,但其長期專制、實行黑社會統治的毒菌,仍在台灣社會無處不彌漫。早已像恐龍一樣遙遠的「胡宗南」的後人們,今天仍在台灣如此囂張,這和國民黨的勢力仍主導媒體、出版、司法等上層建築有直接的關係。許多國民黨人還在「專制後遺癥」中持續發昏。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如果能在台灣出中譯本,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稀釋國民黨的黑社會遺毒。也許正是看到了這點,國民黨的將星和前安全局們,才這樣杯葛這本書。但明擺的事實是,這本書的中文本遲早會和全球的華人見面,胡宗南的後人們,除了給自己留下一個阻止言論自由的惡名、給他們那個不那麼光彩的祖宗再抹黑一筆之外,什麼也得不到。

 

(原載台灣《壹號人物》雜誌20067月號)

 

2006-07-10

 

http://www.caochangqing.com (轉載請指明出處)

相關文章: 
遭恐嚇 侯寬仁:生命受威脅
 
[轉] 文化革命還是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的大躍進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寫論文無意中查到一些資料,像是聯合報文革那篇報導,覺得媒體這樣做真的很不道德,有些沒時間詳細了解事實的人,可能看了片面的報導就信以為真,導致人民的反感以及對立情緒。

說到這裡我想到TVBS的嗆聲錄影帶,一個新聞媒體發生這麼大的瑕疵還不反省承認錯誤,反而惱羞成怒說三立的228報導是"造假",讓不知道228歷史的人以為根本沒有228事件,是三立"造假"出來的,不但模糊焦點,且刻意塑造天下烏鴉一般黑的企圖可議。

一個是"畫面引用錯誤"--三立引用國民黨在中國大陸殺共產黨的錄影帶,錄影帶是真的,國民黨在中國和台灣都殺了人也是事實,怎麼叫"造假"?應該是查證不夠嚴謹,這其中差別大矣。

一個是"無中生有"--TVBS是全部自拍自播,聯合報是翻譯牛頭不對馬嘴,刻意扭曲國外媒體報導,把文化革命翻成文化大革命。


我覺得想法不同沒關係,意識形態不同可以辯論,但不能失去基本的新聞道德。

國民黨陣營若能改革自省,好好想想自己的定位,領悟台灣是生命共同體的事實,會是台灣民主前進的契機。不要一直唱衰台灣,唱衰本土,血緣可以拿來當作認同的標的,但必須考慮到後果。萬一真的被中共統一,我們就得跟滿街許多盲流一起生活,還得三不五時互叫"同志",那滋味可是很奇怪的。

想像中的事物總是美好的,國民黨看不見中共極權的事實,只想像出一個美麗的回歸祖國畫面,但是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鴻溝不僅僅在於文化,還有極權與民主政治的差異。

國民黨現在想終極統一經濟上可以沾中國的邊,卻忘記政治上的後果是台灣人民失去自主權,經濟/民主兩相權衡孰重孰輕,人民自有判斷

何況臺灣人現在過的不差,至少比起公義,司法獨立,平等機會,絕對不比中國差。小朋友總是會長很快,漸漸長大身高就固定了,老了還會倒縮。這種自然現象也可以運用在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上,台灣經濟已經過了成長期,要邁入穩定期,中國現在是長的很快,但是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成長步調,要發展自己的長處才是。


相關文章:  

[投稿] 四月望雨 看見政治烏雲

朱敬一:「全民表態」的社會成本

我的家人曾迫害台灣人! 蔣友柏選擇面對歷史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台灣媒體報導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說台灣的去蔣化像文化大革命,這件新聞在台灣吵的沸沸揚揚,藍綠兩邊的政客又各自攻防起來。姑且不論目前去蔣化、去中國化的正當與否,我看到「文化大革命」的標題時實在頗為震驚,也難以認同將最近一連串的去蔣化或去中國化行動譬喻為文化大革命。至少台灣現在的政治現象與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情況相差太多,這比擬實在頗不恰當。

這兩天看到其他資訊,才發現我們都被騙了,
或者也可說是被台灣媒體「裝肖維」、操弄了!

---以下為引用---
《經濟學人》雜誌用的是"Cultural revolution"這是泛指文化上的革命,是很平常的形容詞。如要指中國搞的「文化大革命」要用專有名詞的"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當標題的字一般都字頭大寫,而《經濟學人》 原文 revolution 全字卻故意小寫, 顯然是在避免誤解.

這是《聯合報》報導:
http://www.udn.com/2007/3/17/NEWS/NATIONAL/NAT1/3764456.shtml

這是《經濟學人》雜誌真正的報導:
明明標題就是 "Cultural revolution",
http://www.economist.com/world/asia/displaystory.cfm?story_id=8861553

文中也沒提到任何中國的「文革」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經濟學人》的報導裡面強調:
蔣介石是一個被神化的獨裁者,還說「蔣氏的一生功過,在台灣從未被恰當地檢驗。」
---以上為引用---

上網搜尋一下台灣近幾日有關這則經濟學人的新聞,發現全是政客們跟著媒體誤導起舞,再更進一步誤導大眾視聽!這是台灣媒體「刻意的操作」?還是「英文能力」有問題?可怕的不可信的台灣媒體,以及可怕的人云亦云,還是自己去看看原文吧!《經濟學人》只是以外國的第三者立場,觀察台灣的現況罷了。


以上文章轉載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pacetime/3/1281526586/20070320102639/


論聯合報文化大革命

■ 李方

對於邇來台灣政府加緊從事正名運動及拆除蔣介石銅像等「去蔣化」措施,三月十五日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報導了此舉所引發的朝野爭執。文章正標題是:Cultural revolution (文化革命),副標題為The fight over a dictator’s legacy(一名獨夫遺緒之爭)。

聯合報在其十七日的A4要聞版譯介「報導」此文,上有橫披曰:經濟學人報導,直行標題則是:去蔣化「像文化大革命」。「報導」中並指該刊「以『文化大革命』為題…有將這一連串措施與中共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之意涵」。

姑且不論此譯介報導對原文如何恣意加減(副標題從缺,原因是裡頭有個對蔣公「大不敬」的稱呼dictator,獨裁者;此字在英文原文首段重現時,還多了個形容詞old,更加不堪,當然更不能照實譯介了),光是把正標題Cultural revolution譯作「文化大革命」便大錯特錯,全然抹殺經濟學人編採群下筆時的細膩用心了。理由如下:

一、譯解英文,大小寫輕忽不得:the White House(白宮)只此一家,非一般white house;the Great Depression係指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黑色星期二」美國股市崩盤以後,直到一九四一年加入二次大戰才結束的經濟大蕭條。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已成專有名詞,英譯通作the Cultural Revolution,後兩字都是大寫。

二、英文標題,除非是不在題首的冠詞或簡短的介詞,通常也都字字大寫起頭。但此篇報導標題卻在借用現成的Cultural Revolution玩字之餘,將其中的Revolution小寫,刻意不按文法拼寫,以免被誤作中國發生過的「文化大革命」,其理至明。

三月十七日下午看TVBS報導初聞此事時十分納悶,因為以英國民主歷史之悠久,加上該刊一向不囿於「經濟學人」名稱,常有可讀性甚高之人文或歷史報導,且查證嚴謹,怎會出現聯合報譯介「報導」中所稱之去蔣化像文化大革命論調?當晚看三立「大話新聞」,主持人鄭先生出示原文影印本,我一眼便注意到那個小寫的revolution,頓時了然於胸。可惜當時無人注意及此。有位觀眾因而呼籲除了聯合報,也要一人一信向經濟學人抗議。其實,錯不在該刊。

統媒平日處心積慮打擊本土意識與台獨思想,往往見獵心喜,斷章取義,甚至歪曲事實。此次所謂「去蔣化像文化大革命」之「報導」用詞,明顯超出新聞從業人員對《經濟學人》嚴謹、正派的印象與常識;就實務而言,是譯者不察,還是稿件被「加工」,我們不知道;建議《經濟學人》好好考慮向該報要求解釋,以杜新聞專業歪風。

(作者曾任新聞編譯十七年,並於大學教授翻譯)

以上文章轉載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r/19/today-o1.htm


經濟學人去蔣化報導 統派媒體硬拗為文革

〔記者王平宇/台北報導〕「經濟學人」雜誌以「文化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為標題,報導有關台灣打算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此舉引發國人困惑,何以知名國際雜誌要反對拆牆之舉?其實,報導並無反對拆牆或正名的意思,這全部是被立場偏頗媒體刻意誤導所致。

副標「獨裁者遺產的戰爭」

還原這篇報導,其副標題訂為「獨裁者遺產的戰爭」(The fight over a dictator’s legacy)。文中多次將蔣介石與獨裁者作直接連結,並指二二八事件中高達二萬八千人因反抗國民黨統治遭殺害。

文章一開始提到,一九四九年蔣介石被毛澤東打敗後,卻在台灣擁有趨近神格的地位,但蔣死後三十年,「對老獨裁者的記憶被抹去」,包括各地中正路與機場更名。但此舉卻引發連串政治風暴,還掃到國防部長李傑,因他容許軍隊移除銅像,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

蔣遺世事物未被適當檢查

報導更提到,蔣介石留給後人的東西,「從未被適當的檢查過」,而且有關過去的爭論也延伸到未來國家走向,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蔣介石觀點)?還是自外於中國有著台灣認同的獨立國家?

有趣的是,報導提到陳水扁與執政民進黨具有台獨傾向,卻任命國民黨籍的國防部長。而且陳水扁與其所屬政黨,趁著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之際,正逐漸增強對蔣介石這位軍事強人的清算。

報導提到,為將屠殺責任歸咎蔣介石與國民黨「外來政權」,民進黨提議將「巨人般的」(giant)中正紀念堂,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堂,打算拆除這座聖殿(sanctuary)周圍的牆;並將中央政府與國營事業「中國」字眼逐步拿掉,甚至討論到去除錢幣上蔣介石肖像。

中國擔心打破兩岸關連

報導分析,民進黨或許基於選舉考量,但關鍵是民進黨將二二八事件塑造為台灣人與國民黨外來者間的衝突,同時引發北京的憂心,中國共產黨也許對這位軍事強人有不同看法,但中國也擔心,台灣打破了蔣介石的遺跡,同時也會打破與中國之間的關連。

未與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

經濟學人這篇報導堪稱中性不帶預設立場,主旨在向不了解台灣政局的國際讀者解釋,最近台灣一連串正名舉動及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背後的歷史糾葛與政治背景。如果讀者細讀原文,就會知道其中絕對不如立場偏頗媒體所報導的,「有將這一連串措施與中共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之意涵」。將這篇文章作此解讀,更是與文意明顯不符。


扭曲誤導 應受譴責

記者王平宇/特稿

經濟學人一篇有關台灣正名與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的報導,竟被立場偏頗的媒體刻意扭曲為「有將這一連串措施與中共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之意涵」。但只要詳閱這篇文章的人,大概都會對該媒體將經濟學人報導刻意誤導讀者的離譜作法,感到不可思議。

豈是台灣已經是非不分到這種地步?還是加油添醋、刻意扭曲的媒體,壓根兒就瞧不起台灣讀者智慧?以當今資訊之發達,任何人只要上網,很容易找到經濟學人報導的全文;令人不免好奇,那些自認可以隻手遮天,藉此操弄族群對立的媒體,難道絲毫都不擔心東窗事發,自毀公信力與立場嗎?

台灣在政治上有許多歧見,社會甚至因此漸趨分裂。然而,不論彼此立場如何不同,意見如何南轅北轍,只要能守住理性討論的大原則,遵循民主機制,相信終有化異求同的一天。

因此,最該譴責的不是意見的紛歧,而是各種根本侵害理性討論的行為。

以中正紀念堂圍牆拆除一事為例,執政、在野或許各有立場,互不相讓,但畢竟政治就是辯論與說服的過程,需要的只是多一點耐心與包容。掌握媒體公器的人,若不思忠實反映少數意見,反而斷章取義、意圖挾洋自重,不知謊言不需多久就會不攻自破,這樣的行為更應受到嚴厲譴責。


以上文章轉載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r/19/today-p1.htm

相關文章:

原來胡為真是胡宗南之子咧



郭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